首页

艾彩女王调

时间:2025-05-26 04:22:06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96489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理响中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

“《红楼梦》可以说是我爱上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书了。”元宵节前夕,身着明制汉服、手提一盏龙形灯笼的杨燕雯,来到位于河北廊坊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希望体验一把古人如何过元宵节。

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 中巴关系如何开启下一个“黄金50年”?

大陆方面日前宣布将率先恢复福建居民到马祖旅游,岛内舆论和业界评价这是台湾观光业的“及时雨”,民进党当局却消极回应。陈斌华应询表示,4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负责人在会见傅崐萁先生率领的中国国民党民意代表参访团时宣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相关安排,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马英九一行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举措,是对台湾民众和旅游业界期盼恢复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的积极回应,受到岛内民众和业界欢迎。

“赫莱坦”号在沪命名交付 刷新中国船企年度交付LNG船纪录

值得关注的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之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程度持续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为95.94%,较去年同期增加0.85个百分点。

【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地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我国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212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从4.8%升至6.6%。

侨见·传承与接力:金鹰集团两代企业家的“利业之道”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几块钱虽然不贵,却能有效改变人们的行为。如果门票完全免费,公园可能会面临过度游客数量的挤压。人流量激增后,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也会随之出现:游客安全隐患、垃圾增多、绿植破坏、清洁工作难以跟上、体验大打折扣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